2018
-
08
-
25
當前,快遞企業紛紛布局倉配一體、跨境電商、城市配送、冷鏈物流、一站式全供應鏈互聯網平臺等多元化業務以實現向綜合物流轉型。統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快遞物流領域投融資規模超過1000億元,保稅倉投資方向主要集中在即時配送、快運、末端配送以及轉運中心建設。縱觀國內快遞業發展的十幾年,電商和快遞互相成就,行業發展的規模體量撐得起“郵政大國”的稱號。然而,與歐美發達國家快遞企業橫向對比之下,即使2018年有望年進入“新國際四大”的國內快遞企業,其與國際排名前三甲的差距也顯而易見。聚焦上半年郵政業發展的數據特征,可以發現:第一,快遞全類型業務增速強勁。快遞同城業務、異地業務和國際/港澳臺業務量收增速相當于4倍的GDP增速,其中同城業務收入增速更是高達34.1%,國際/港澳臺的業務量增速達到43.1%,量收增速亮點也恰恰驗證快遞企業布局同城配送和跨境電商業務的動力所在。第二,科技創新應用再加速。當前的日均快遞件量已經突破1.2億件,保稅倉業務量的井噴式增長與人口紅利退卻的雙重作用下,使得快遞收寄、分揀、運輸、配送全鏈條都面臨技術升級的必要,保稅倉、無人機、無人倉、智能快遞柜、無人投遞車等科技探索與應用層出不窮,科技助力郵政效率提升成為不爭的事實。第三,綠色郵政發展在行動。各家快遞企業紛紛在環保中轉袋、包裝箱、塑料袋、封套等方面推出可重復使用的包裝。然而,可降解塑料袋、膠帶等生產成本至少是現有快...
2018
-
08
-
25
在西方發達國家,物流行業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沉淀,而中國物流只用了十年便迎頭趕上。但這些成就是通過大量堆積人力換來的,保稅區倉儲隨著行業競爭加劇,人力成本日益高漲,物流行業要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勢必要逐漸擺脫對大量人力的依賴,轉向依靠科技的力量。環節眾多的物流行業,技術對其影響也是全方位的。但當前來看,推動物流行業進入智能時代,以中郵速遞易為代表的智能快遞柜企業是其中的先行軍。物流末端率先智能化 智能快遞柜“打頭陣”早期的物流末端,依靠人力派件的傳統方式就已經就能夠實現市場平衡。一方面由于快遞包裹量少,派件壓力小。數據顯示,在2012年,中國快遞業務量不到57億件,與2017年的400.7億件相比,快遞末端配送的壓力明顯很小。另一方面人力成本低,根據《2014中國快遞員生存現狀報告》顯示,2014年快遞員全國平均工資為3806元/月,人力成本相對較低。可見,發展前期與制造業類似,快遞派件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基礎發展壯大起來。但當時的市場平衡只是暫時的,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顯示,從2012年的不到57億件,到2016年的312.8億件,我國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保持了平均50%以上的增速。在快遞業務量基數小但增速快的形勢下,未來物流末端的壓力勢必與日俱增,智能化是物流趨勢。基于此認識,各個市場主體開始試水這一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是中郵速遞易。保稅區倉儲在2012年,中郵速遞易推出第一臺智能快遞柜...
2018
-
08
-
25
福漢興國際至1996年成立以來,專注深圳,廣州,上海,江蘇各大城市的保稅業務。以最專業、最專注、最專心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客戶和每一個訂單。一流的硬件設施、一流的專業人才、一流的業務能力,在行業上極好的口碑!
2018
-
08
-
24
客戶希望訂購并盡快收到貨物,以滿足他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這是移動應用按需時代的副產品。亞馬遜( Amazon )和奧卡多( Ocado )以及中國阿里巴巴( Alibaba )等公司的智能倉儲中,機器人在里面承擔著70%的任務,這使得技術快速進步成為常態。保稅區倉儲反過來,又迫使這些公司的競爭對手們改變他們存儲和物流方式。在工業機器人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廣泛自動化正在發生。同時,無人機等相關技術在復雜環境(如倉庫)中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安全。但還有哪些趨勢會影響倉儲業?一、機器人與認知計算在亞馬遜、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啟發下,流程自動化將成為中心舞臺——不僅使用復制人類動作的物理機器人,還使用機器人應用軟件和認知計算服務,如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德勤高級經理Thiagu Bala擁有超過20年業務和IT經驗,他說:“2018年,兩種技術將結合起來: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人工智能保稅區倉儲(或者認知計算)。”在數據方面,這將帶來巨大的變化,使工作人員能夠專注于真正的關鍵任務上面。當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與人工智能認知分析結合時,它能使程序能夠像人類一樣做出商業決策。二、預測性維護各種技術的融合正在沖擊傳統的維護理念。在物聯網(IoT)出現之前,維護一直是一個被動過程,即等待設備故障,然后修復它們。如今,包括企業資產管理(EAM)、數字雙胞胎(Digital Twin)、傳感器、RFID標簽、...
2018
-
08
-
24
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擴圍至35個城市,鼓勵企業加快建設“海外倉”和全球營銷網絡,海關進出口貨物整合申報將于8月1日實施……近來跨境電商政策利好不斷,為企業建立全球物流供應鏈和境外物流服務體系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而電商和快遞巨頭們也早已瞄準跨境物流的巨大“錢景”并加快相關布局。在專家看來,跨境物流新一輪爆發式增長將來臨,未來應進一步提升跨境電商倉儲物流智能化水平,打通物流效率梗阻。政策利好“惹火”跨境物流跨境電商正迎來密集政策紅利,國家一方面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在通關、報檢、海外倉建設等環節不斷完善配套措施,為跨境出口電商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持。今年4月,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正式劃入海關總署,機構改革后,保稅倉通關作業上實現了“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三個一”的標準。海關和商檢的合并,大大提高了跨境電商在通關、報檢上的便利化程度。7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新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北京、呼和浩特、沈陽、義烏等22個城市入選。至此,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經過三次擴圍達到35個。會議要求,有關部門和城市政府要深化外貿領域“放管服”改革,以跨境電商為突破口,在物流、倉儲、通關等方面進一步簡化流程、精簡審批,完善通關一體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推進包容審慎有效的監管創新,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業態創新。增加國外有競爭力的產品進口,鼓勵企...